專項動態
受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 “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A類)科技專項等的資助,并貫徹泛第三極科學數據與“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平臺疊加集成的要求,三極觀測與大數據中心經過近兩年的系統開發和數據整合工作,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數據管理和服務網站(http://data.tpdc.ac.cn)正式開...
陸地生態系統吸收了約三分之一的人類活動累計CO2排放量,減緩了氣候變暖。1960年代以來,全球陸地碳匯增加了近一倍,對氣候變暖的減緩作用持續增強。大氣CO2升高是陸地碳匯變化的重要驅動因子之一。但是,CO2對陸地碳匯施肥效應的定量估計仍不明確。難點在于,多模型間全球尺度結果差異較大,而野外CO2施肥實驗觀測局限于...
2019年8月1日,中科院2019年第2季度兩類亮點工作篩選結果發布。絲路環境專項兩項成果入選科技創新類亮點成果。1、系留浮空器“極目一號”駐空高度超過7000米。該項成果由“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任務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院士團隊取得。該工作實現了迄今已知同類型同量級浮空器駐空高度的世界紀錄,并首次獲得了...
大氣污染與冰凍圈退縮存在關聯。大氣污染物,特別是具有吸光性的黑碳氣溶膠等沉降到冰川、積雪后,可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進而促進冰凍圈的消融;同時,冰凍圈貯存的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可隨冰凍圈消融而釋放,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開展大氣污染物和冰凍圈變化(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Cr...
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山區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被稱為“第三極”,它是亞洲十大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亦有“亞洲水塔”之稱。氣候變暖背景下,“第三極”地區氣溫快速升高,冰川融化加速,儲水量發生失衡?!皝喼匏闭媾R著冰川融化的挑戰,全球20多億人的生存用水將因此受影響。2019年7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