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響
2023年4月14日至15日,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全球蔥園共建五周年之際,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植物學會主辦,昆明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東亞植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重點實驗室、云南省中亞生物多樣性聯合研究中心和烏茲別克斯坦植物研究所分子系統學與生...
2022年12月,絲路環境專項項目一牽頭完成的《中國脆弱生態系統恢復優秀案例》報告正式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發布。本報告展示了關于中國脆弱生態系統的十個生態恢復優秀案例。這是基于過去幾十年間中國主要國家生態恢復工程的實踐和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的長期科學研究成果匯編而成。該報告可為從事生態修復的基層工作者...
新聞通稿《第三極環境科學評估報告》全球發布2022年4月28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發布《第三極環境科學評估報告》。該科學評估報告的全球發布會以線上和線下形式,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部舉辦。此次發布會由聯合國環境署主辦,環境署亞太區域辦公室、環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和...
2021年4月7日,第二屆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氣候研究論壇以“Climate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the next decade”為主題召開線上會議,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聯合主席姚檀棟院士應邀作了亞洲水塔變化的大會報告。圖2:緬甸琥珀中的傳粉花蚤和花粉亞洲水塔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脆弱的水...
2021年4月13日至23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平行活動之第五屆科學論壇線上會議成功召開。來自各國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及國際組織等相關方的一千余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圍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2020后生多框架”)的制定與實施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就多項提議達成初步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