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環境專項克服疫情影響在中亞示范區取得重要成果
文章來源 :
2022-01-05 15:58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指示精神,解決中亞咸海生態危機和水資源嚴重短缺與合理配置問題,2019年12月23日,絲路環境專項項目六與烏茲別克斯坦水利部簽署了節水灌溉技術和水-生態綜合管理技術示范應用合作協議。
2020-2021年,項目組成員克服疫情影響重重困難,4名科研項目成員始終堅守在烏茲別克斯坦節水灌溉試驗示范區開展技術研發和示范研究工作。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綜合方案設計、國際物流調配、配套設施施工、灌溉設備安裝,防蟲除草、打尖控花、肥水一體化控制技術研發和培訓,一步步、手把手帶領烏茲別克斯坦灌溉大學、水問題與灌溉研究所、遺傳研究所和當地農技骨干及農民完成了技術試驗示范和農田水資源管理研究任務。
2021年9月底,烏茲別克斯坦水利部和當地政府組織了現場測產,在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河州中科院絲路先導專項節水灌溉試驗示范區實地現場測產,“棉花畝產404公斤,節水率達50%以上,產量和節水效率均為當地棉田兩倍”的實測結果正式對外宣布,烏茲別克斯坦電視臺進行了現場報道,伴隨著一陣陣掌聲的,項目組科研工作者滿含激動的淚光。試驗示范的成功包含著巨大而艱辛的努力結出了真正的“碩果”。在經歷了疫情造成的各種科研項目推進難題及兩名項目執行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等諸多困難之后,一朵朵潔白的棉花展現了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堅守科研一線、奮力拼搏的精神。
一、聚焦咸海流域綠色絲綢之路建設重大需求和關鍵問題,組織團隊聯合攻關
2018年11月,白春禮院長訪問烏茲別克斯坦時,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烏茲別克斯坦副總理及創新發展部部長都提出希望中國科學院組織科研力量,針對咸海干涸后鹽塵暴影響周邊數百萬人口健康和生產生活問題,開展系統研究。白院長指示絲路環境環境專項組織研究團隊,提出咸海生態與環境治理中國方案。絲路環境專項立即調整研究方向,聚焦咸海鹽塵暴發生機理、咸海生態修復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水與生態協調管理方法和模式開展科學考察,建立空天地一體化觀測系統,構建分析模型,系統評估了咸海近百年變化過程和干涸原因,提出了咸海流域水—生態—社會經濟協同發展管理模式和綠色發展保障方案及路線圖。2019年10月,項目組提出的中國參與咸海生態治理,助力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咨詢建議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2019年12月,項目組貫徹落實總書記批示指示精神,在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的全力支持下,與烏茲別克斯坦水利部、創新發展部簽署咸海流域節水灌溉和生態修復技術聯合研發與示范協議。并與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直屬咸海國際創新中心、灌溉研究所、遺傳研究所和灌溉大學共建5個總統直屬棉花節水灌溉示范區。
二、克服疫情影響,堅守咸??蒲幸痪€,攻克技術與方法本地化難題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積67000平方公里,從1960年代開始萎縮至目前的7000平方公里,主要原因是農業用水擠占了大量生態用水。烏茲別克斯坦是全球第六大產棉國,第三大棉花出口國,棉花種植面積占全國耕地的70%,但灌溉效率和產量很低。絲路環境專項提出的水-生態-社會經濟協同管理方案,將對烏茲別克斯坦200萬公頃的棉花農田實施滴灌節水技術,計劃未來節水90億立方米用于恢復咸海的生態與環境。2020年烏茲別克斯坦總統要求全國開展棉花節水灌溉,因此,絲路環境專項的棉花覆膜滴灌節水技術示范至關重要,是檢驗中國方案是否能夠提高當地農民收入,節約用水和助力解決咸海生態危機的關鍵技術之一。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有合作渠道,伴隨國外疫情日趨嚴重,絲路環境專項國際合作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疫情加劇了所在國各方面的不確定性,潛在風險復雜多樣,當地很多合作伙伴患病甚至病逝,項目組合作渠道受到極大影響,更讓項目組在當地的成員心理受到巨大沖擊。但項目組秉承“科學民主、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每周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及時接種了新冠疫苗,并購買了大量防疫物資和藥品,配置了高保額的商業保險,并且要求國外項目組成員和當地翻譯、司機每周進行核酸檢測,解決了一個接一個的技術落地、協調管理、人員變動等實際問題。然而由于試驗示范工作每天需要接觸當地農民和民眾,項目后期,海外成員和國內家屬都出現情緒不穩定,項目組每天與海外成員視頻對接,督促防疫措施,通報國內情況,解決實際家庭困難。在兩名隊員例行新冠檢測指標出現異常時,立即聯系中烏醫藥科技城,協調醫院和醫療資源,配置特效藥品,使患病員工在2周內就恢復了正常。員工在核酸檢測復陰后,又積極主動地投入了工作,保障了試驗示范區棉花的豐收。
項目組成員克服了技術本地化的一系列難題,包括,灌溉模式和理念不同、灌溉和耕種技術設備不配套、農技人員素質不高、肥料和農藥標準不同、水源供給不可持續、中國方案不被農民接受等問題。通過聯合當地村委會,改裝新式農機具,開展田間技術培訓、培養當地農技骨干、安裝智能化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系統以及地表水與地下水混合聯用模式,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提高了當地農技水平,加強了當地的技術合作網絡,樹立了“中國技術就是行”的口碑。不僅當地農民前來觀摩,國外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技術合作的技術人員也來參觀訪問,極大的提高了中國方案的威信。
2021年9月27日,烏茲別克斯坦水利部、灌溉大學、遺傳所和當地政府官員與項目組聯合,在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節水灌溉總統示范區進行了實地測產獲得重大成功。實測畝產達到了404公斤,節水50%以上,產量和節水效率都是當地棉田的兩倍,烏茲別克斯坦電視臺對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為項目組與烏茲別克斯坦水利部簽訂實施的萬畝示范推廣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烏茲別克斯坦水資源部灌溉設施司首席專家M. Juraev表示,卡什卡河州是烏茲別克斯坦重要的棉花生產區,中國科學院專家采用的技術在卡什卡河州的成功示范將極大提高當地棉花種植水平,這對烏茲別克斯坦正在推行的棉花滴灌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遺傳和植物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N. Abdujalil宣布了測產結果,并回顧了中烏科學院長期合作的歷程,盛贊中方技術在烏茲別克斯坦本地化的成功經驗,希望繼續合作,推廣中方成熟的技術。
中國技術終于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大地上開出了潔白豐碩的花朵。當地農民通過我們合作伙伴得知中國技術人員來烏茲別克斯坦進行技術示范時,紛紛表現出了積極合作的態度。想通過簽立技術服務合同的方式與項目組合作,僅納沃伊州一個州就簽訂了200多公頃的合同。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絲路環境專項中亞海外團隊還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聚焦總統棉花滴灌示范和咸海生態治理示范,將示范地打造成精品工程,服務國家綠色‘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