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雙方聯合抗擊新冠疫情推進專項研究工作
文章來源 :
2022-01-05 15:54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俄羅斯籍博士留學生Bazarzhapov Tcogto,Bogdanov Tamir 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獎俄羅斯訪問學者、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貝加爾自然管理研究所Radnaeva Larisa研究員是絲路環境專項“重點地區和重要工程的環境問題與災害風險防控”項目“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與對策”課題的核心骨干成員。
2020年3月中旬新冠疫情在俄羅斯境內擴散,3月30日俄羅斯暫時關閉所有邊境口岸。Radnaeva Larisa、Bazarzhapov Tcogto、Boldanov Tamir受疫情阻隔,未能如期返回中國。2020年10月,面對全球緊張的疫情局勢和俄羅斯每天萬人的新冠病例增長嚴峻形勢,課題負責人董鎖成研究員重新部署研究任務,與俄羅斯貝加爾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伊爾庫茨克地理所等合作單位,通過線上視頻等方式多次推進在俄羅斯的實地研究工作,重點推進了俄羅斯烏蘭烏德、赤塔和古希諾生態站的凍土、沙漠化災害防控技術研究。
期間,Bazarzhapov Tcogto不幸兩次感染新冠病毒,但他積極治療,抗擊新冠疫情,堅持研究工作,為本課題在俄羅斯的數據采集與實驗分析和試驗示范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其頑強的毅力與拼搏精神極大地鼓舞了中俄合作科學研究專家的信心。Bazarzhapov Tcogto在2020年11月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嗅覺消失2周,臨床表現為普通型,經過治療后新冠病毒檢測轉為陰性。不幸地是,2021年2月,Bazarzhapov Tcogto再次感染新冠病毒,連續高燒不退,伴有虛弱疼痛,表現為新冠疫情重癥,兩周家庭治療后轉送塞馬什科共和國臨床醫院,經過高分辨率肺部CT檢查后,雙肺大面積感染新冠病毒,經過長期治療得到康復。2021年夏季,康復后的Bazarzhapov Tcogto并沒有因為兩次面對新冠疫情而停止科學研究工作,繼續開展對荒漠化檢測和水環境的采樣與樣品檢測實驗工作。
其他兩位俄羅斯學者在Bazarzhapov Tcogto的科研精神鼓舞下,面對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與中國學者緊密合作,始終堅持開展實地調研、實驗采樣與統計數據收集工作,截止到2021年11月, Bazarzhapov Tcogto與Radnaeva Larisa研究員依托專項課題與俄羅斯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聯合建設的古希諾野外生態監測站,獲取了色楞格河流域俄羅斯部分的湖泊水位、降水量、月平均氣溫和水文數據,同時圍繞古希諾湖開展了水樣、土樣和水生植被的野外調查工作:共采集了27個水生植物樣本,92個土壤樣品和274個地表水和底水樣品,樣品隨即在古希諾野外生態站進行實驗分析。Boldanov Tamir博士生在俄羅斯莫斯科通過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等圖書文獻中心,獲取研究區的自然、經濟、社會、人類活動等統計數據與有關資料,開展空間分析,有力地保障了古西諾示范點科研工作,為研發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及管線的凍土、沙漠化災害防控關鍵技術的目標實現提供了一手數據與資料,彌補了中方專家疫情期間無法前往俄羅斯開展實地調查和科研合作的困難,對疫情期間課題進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Bazarzhapov Tcogto兩次與新冠病毒進行抗爭,克服患病后的身心不適,在俄羅斯零下30℃,冰層100cm厚的古希諾湖堅持開展采樣測試和實地調研工作,其勇于拼搏、挑戰自我、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精神,感染著每一位研究人員,有力地促進了課題的攻關,鼓舞了疫情時期中俄專家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的信心;Bazarzhapov Tcogto始終沒有放棄學業和科研工作,患病期間仍然堅持科學研究,發表論文12篇,在線參加7次國家學術會議,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這也充分印證了絲路環境專項課題是一項得到俄羅斯科學界和國際學術前沿充分肯定與認同的研究; Bazarzhapov Tcogto的科研精神,是中俄科學家長久以來共同促進科技進步的真實寫照,印證了中俄關系是“21世紀國家間協作的典范”,正是中俄共同推進綠色絲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涌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典型事跡。
圖1 2020年夏季 色楞格三角洲(左一為Bazarzhapov Tcog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