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檀棟院士主持“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的科學討論會
文章來源 :
2021-02-21 12:02
2021年2月2日,由外交部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成功召開。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致歡迎辭,西藏自治區主席齊扎拉作主旨發言,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致辭,絲路環境專項首席姚檀棟院士分享了第三極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應對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有益經驗和成功范例,并主持了論壇的科學討論會。來自美國、法國、尼泊爾、不丹、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等16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代表以及西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外官員、學者參會。
開幕式上,中國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與會各國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分享高原山地生態環境保護的有益經驗和成功范例、推進氣候變化領域國際合作的建議、探索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等議題踴躍發言,高度贊賞習近平主席就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之路所作莊嚴承諾,充分肯定中國在環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積極評價中方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展現的大國擔當。
姚檀棟院士主持“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的科學討論會,并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氣候變暖下亞洲水塔失衡,已嚴重威脅區域生態環境安全,迫切需要全球科學家聯合行動,評估環喜馬拉雅的環境變化,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服務。他分享了“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在適應環喜馬拉雅氣候變化、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的成功實踐,通過第二次青藏科考和絲路環境專項的實施,一是建立了包含20多個臺站的高寒觀測網,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對環喜馬拉雅氣候變化的認識;二是建立了冰崩和冰湖潰決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三是在中亞大湖區開展了荒漠化防治技術的應用;四是建立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強化監測體系。為了服務環喜馬拉雅地區的生態保護,在對不同生態系統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三極國家公園群戰略建議。他指出,與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合作是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TPE目前在中國北京、尼泊爾加德滿都、美國哥倫布、德國法蘭克福和瑞典哥德堡建立了科學中心,正與WMO,UNEP,UNESCO和ICIMOD等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密切合作,以監測區域氣候變化,評估區域環境,并制定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適應策略。
姚檀棟院士最后對科學論壇作了總結。他指出,各國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挑戰,采取更加切實有效舉措,努力推動疫后“環喜馬拉雅”和世界經濟“綠色復蘇”與可持續發展,在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頭并進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果。論壇的成功召開標志著青藏科考已成為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行動。
會議現場
姚檀棟院士發表主旨演講并主持“環喜馬拉雅”國際合作論壇科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