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南南合作論壇召開
文章來源 :
2020-12-15 08:44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絲路環境”專項“環境-經濟脆弱區可持續生計與綠色發展策略”子課題支持下,子課題負責人、聯合國環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UNEP-IEMP)主任張林秀研究員領導團隊成員,組織協調了聯合國層面并由聯合國環境署牽頭的“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下的糧食安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南南合作論壇”。來自聯合國系統及35個國家的444名科學家、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注冊參加會議并積極參與討論。
本次論壇的目標是為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國際交流平臺,通過信息共享提高發展中國家應對新冠疫情與氣候變化、改善生計及促進綠色發展的能力。本次論壇圍繞三個主題展開,分別是“減少貧困:糧食與營養安全”、“農業生物多樣性和小農恢復力”及“食物系統轉型”。
子課題組成員在論壇研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林秀研究員作為論壇發起人之一,主持協調了第一天主題為“減緩貧困:糧食與營養安全”的研討,還主持了第二天的開幕式并介紹了第一天會議成果,及主持了第三天閉幕式等活動環節。針對全球糧食與營養安全現狀、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的影響、政府與企業的應對措施及其效果,以及多邊主義和全球合作發揮的重要作用,組織參會嘉賓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宋一青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根與基:強化小農耕作系統應對新冠疫情與氣候變化、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介紹了子課題組在云南石頭城示范點開展的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以實現生計提升的工作成果,分享了在氣候變化與新冠疫情雙重挑戰背景下,中國小農戶通過在地保護傳統作物品種,實現生態環境治理與生計改善雙贏的成功經驗。
此次論壇還邀請到國際山地中心、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聯合國婦女署以及未來食物全球聯盟等作為合作伙伴,交流了各國在應對政策、地面試點和新技術應用領域進展,建立了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南南合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助力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下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全球食物系統轉型,為實現“零饑餓”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發展新方向。會議將形成一系列成果并有針對性地在2021年的聯合國環境峰會、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和首屆聯合國食物系統轉型峰會等國際高級別會議上提交政策建議和行動倡導。
圖1 南南合作論壇海報
圖2 聯合國環境署生態司司長Susan Gardner作大會致辭
圖3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Johan Swinnen作大會報告
圖4 張林秀研究員主持論壇
圖5 宋一青研究員作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