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案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文章來源 :
2020-07-10 13:15
最近,項目1-課題1“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空間路線圖及建設機制”的“一帶一路”建設案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是項目1-課題1在2020年度的重點研究內容。6月份,課題組在《地理學報》出版了“一帶一路”建設案例研究專欄,集中發表了7篇論文。通過深入剖析6個建設案例,從制度和文化視角系統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模式。具體案例包括蒙內鐵路(肯尼亞)、亞吉鐵路(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泰(國)中(國)羅勇工業園、柬埔寨西港特區和TCL波蘭工廠。課題組對這些案例進行了近兩年的跟蹤研究,并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
其中,“‘一帶一路’建設模式研究”一文提出了基于工程總承包(EPC)、基于特許經營和企業直接投資三大類建設模式(圖-1),并借鑒制度和文化轉向的研究技巧,從“地域嵌入的廣度和深度”和“技術及項目的‘破壞性’”兩個維度,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分為變革性項目、支撐性項目、一般性項目和海外經貿合作園區四種類型(圖-2),用以識別它們的制度和文化敏感性。
這是“絲路環境”專項首批“一帶一路”建設案例研究成果,也是學術界首次對建設案例進行的深入系統研究,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和企業海外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后續課題1還將逐步推出十余個案例研究成果。2020年底前,這些案例研究將集結為《“一帶一路”建設案例研究》報告,交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圖1 “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分類圖
圖2 “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制度文化敏感性分類圖
蒙內鐵路案例研究深刻總結了"技術—制度—文化"復合體海外發展模式,從而為推動海外鐵路及其項目建設與運營成功、"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意義。以TCL波蘭工廠為例的中歐班列研究,深入剖析其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現有生產組織方式的特征及二者的區別,在此基礎上系統論述了中歐班列對其現有生產組織方式的影響機制及作用方式。亞吉鐵路案例研究分析鐵路技術跨越式轉移與屬地國制度—經濟—文化系統的適應性,得出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仍處于農牧業階段,而亞吉鐵路作為電氣化鐵路技術,屬于"跨越式"的技術轉移,脫離了屬地國的既有發展基礎,造成鐵路技術與制度、經濟、文化的不適應性。
中國—白俄羅斯(簡稱中白)工業園案例研究,探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政府間合作園區建設過程中的多尺度耦合機制。研究表明,境外合作園區的發起、建設和運營是兩國政府、園區開發公司和園區企業在全球經濟活動中不停協調各自利益,追求共同目標的過程,涉及多尺度(全球、國家間、園區、企業)和多主體(政府、企業)。拓展性地將多尺度耦合理論用于分析政府主導的跨國大型園區項目合作。泰中羅勇工業園案例研究以合作伙伴為切入點,檢驗政策移動性理論在海外園區的適用性,并強調海外園區的政策移動性是漸進發展的過程,關鍵角色的合作伙伴關系對于政策移動性起著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外園區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案例研究,剖析海外園區的運行機制和建設模式,揭示海外園區對中國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的促進作用。研究得出海外園區對于中國中小企業對外投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它們海外投資克服制度與文化差異提供了緩沖空間和發育土壤,起到了"投資花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