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學家共商“第三極”水問題
文章來源 :
2019-08-26 08:50
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山區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冰川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被稱為“第三極”,它是亞洲十大主要河流的發源地,亦有“亞洲水塔”之稱。氣候變暖背景下,“第三極”地區氣溫快速升高,冰川融化加速,儲水量發生失衡?!皝喼匏闭媾R著冰川融化的挑戰,全球20多億人的生存用水將因此受影響。
2019年7月11—12日,絲路環境專項舉辦亞洲水塔國際研討會。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中科學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院士邀請50位相關領域國際知名科學家共同研討應對亞洲水塔變化對策,從觀測、模擬和影響三個方面對亞洲水塔的變化進行研究,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國際合作方案。
在絲路環境專項的支持下,“亞洲水塔”的觀測已經拓展到了“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地區、南亞與東南亞。圍繞“亞洲水塔”及其影響的周邊地區,已經組建了包括37個野外站的觀測網絡。經過長期醞釀,初步確定了觀測研究的三個典型區域:祁連山黑河流域,唐古拉山長江源和納木錯、色林錯流域,喜馬拉雅山波曲,分別位于西風模態區、西風季風過渡模態區和季風模態區。在模式方面,模擬的尺度已精確到2~10公里遠高于全球模式研究的分辨率(一般僅為50~200公里左右)。目前,“應對亞洲水塔變化”已經在科學層面達成共識,與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合作也在持續展開,將深入開展亞洲水塔變化對下游地區生態環境、水資源、自然災害影響研究。